來源:中國合成樹脂網 2022-06-30 10:12:05
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新進展
6月24日,中石油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進行了環境影響報告書受理公示。項目總投資:304.6億元。在現有一次原油加工能力為 1000萬噸/年的煉油基礎上新建16 套主體生產裝置,煉油區塊將新建200萬噸/年的柴油吸附脫芳裝置和40萬噸/年碳二回收裝置。化工區塊將新建14套化工主體裝置,包括120萬噸/年乙烯裝置、55萬噸/年裂解汽油加氫裝置/苯乙烯抽提聯合裝置、40萬噸/年FDPE、30萬噸/年HDPE、30萬噸/年EVA、40萬噸/年PP、5萬噸/年己烯-1裝置、27/60萬噸/年PO/SM和12/8萬噸/年SSBR/SBS等。同時全廠儲運系統、公用工程和環保措施將根據工藝流程分別進行新建、改擴建或利舊。
同時,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欽州港片區管理委員會官網公布了該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公示版),通過環境影響報告書了解到該項目進展:項目2021年9月29日完成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會,12月21日中石油咨詢中心完成了可研評估報告意見稿,并于2022年1月5日上報中國石油總部。項目目前已列入國家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儲備項目。
吉林石化煉油化工轉型升級項目新進展
6月21—23日,中石油集團公司工程和物裝管理部、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召開吉林石化公司煉油化工轉型升級項目總體設計審查會議,審查吉林石化公司煉油與化工轉型升級項目總體設計。
吉林石化煉油化工轉型升級項目是吉林省委省政府、吉林市委市政府和中石油共同推動的。該項目可研報批總投資不含稅339.45億元。主要內容包括:新建120萬噸/年乙烯、60萬噸/年ABS等21套煉油化工裝置,改造9套裝置,停運15萬噸/年乙烯等7套裝置。
建成投產后,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煉油加工能力保持現有規模,“減油增化”成效顯著,年可減少油品263萬噸、增產化工品約280萬噸。
巨頭都在布局大乙烯
不止中石油,在“十四五”期間,中石化布局還有古雷煉化二期120萬噸/年乙烯、中科煉化二期120萬噸/年乙烯、海南煉化100萬噸/年乙烯、塔河煉化100萬噸/年乙烯項目。未來,國內煉油向“化工型”轉型將是大勢所趨。
目前我國現有煉油能力達 9.6 億噸/年,產能過剩現象較為嚴重。在國內煉油產能過剩,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緩,而芳烴、烯烴等基礎有機化工原料仍大量短缺的背景下,煉油產業從“燃料型”向“化工型”轉型升級已是大勢所趨。
未來,煉油產業的任務將從大量生產成品油逐步轉變為滿足市場對高品質清潔油品需求的同時,盡可能提高烯烴、芳烴等基礎化工原料產品比例,從而為下游高端新材料、專用化學品和精細化工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原料保障,將進一步拓展煉化行業發展空間帶動整個行業的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
除中石化外,中石油、合資企業、外資企業也在加緊布局大乙烯。萬華化學公示120 萬噸/年2#乙烯裂解裝置;浙江石化二期2# 140萬噸/年乙烯裝置;中海殼牌(惠州)三期150元/年蒸汽裂解項目;埃克森美孚(惠州)120萬噸/年乙烯;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100萬噸/年乙烯聯合裝置;沙特阿美將與北方工業集團、盤錦鑫誠集團合作,在中國東北合作開發一座大型煉油化工一體化聯合裝置,包括150萬噸/年乙烯;沙特基礎工業公司與福建石化集團在的中沙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也包括150 萬噸/年乙烯項目。據統計,2021—2025年國內將新增乙烯產能超過2500萬噸/年,詳見表1。
中國煉化行業正在向裝置大型化、煉化一體化、產業集群化方向發展,正在步入競爭多元化的大變局時代。從中石化、中石油,萬華化學、衛星化學再到浙江石化、恒力石化、盛虹煉化、遼寧寶來等民營企業在全產業鏈布局中,都在著力發展大乙烯+高端聚烯烴或者大乙烯+化工新材料路線,開始由石油煉化、輕烴裂解等領域轉向下游新能源新材料方向發展,并實現化工差異化、高端化發展。
我國乙烯工業現狀
總體能力
我國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乙烯生產國。截至2021年底,我國共有乙烯生產企業61家,投產乙烯裝置79套,合計總產能4168萬噸/年,約占全球總產能的18%。其中,蒸汽裂解制乙烯(含重油催化熱裂解)裝置41套,生產能力2948萬噸/年;煤/甲醇制烯烴(CTO/MTO)裝置27套,乙烯生產能力715萬噸/年;乙烷裂解制乙烯(含混合烷烴裂解)裝置6套,生產能力490萬噸/年。
乙烯消費情況
2021年,全球乙烯總產能達到2.10億噸/年,消費量約為1.97億噸,我國乙烯新增產能超800萬噸/年,達到4168萬噸/年,是我國乙烯工業史上新增產能最多的一年。2021年,我國乙烯產量為3747萬噸,當量消費量達到5832萬噸,當量缺口達到2085萬噸左右,自給率約為64%。由于國內市場的供需矛盾,加之受到進口產品在成本、質量等方面的影響,除乙烯單體外,我國每年還需大量進口聚乙烯(PE)、乙二醇(EG)、苯乙烯(SM)等下游衍生物。
乙烯主要生產路線
目前,我國乙烯生產路線主要以石腦油裂解為主,約占72.7%,CTO/MTO工藝占比約20.7%。乙烷裂解制乙烯(含混合烷烴裂解)、重油催化熱裂解制烯烴、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烴、乙醇脫水制乙烯等技術均已實現工業化,乙烯原料呈現出輕質化、多元化、一體化發展趨勢。
石腦油裂解制乙烯
近年來,恒力石化、浙江石化、盛虹煉化、裕龍石化等民營力量迅速崛起,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相繼投產;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化集團等央企穩中求進,有序推進石化項目;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外商獨資石化項目搶灘布局中國煉化市場;殼牌、SABIC、沙特阿美與國內石化企業展開合作,市場競爭格局加劇。
在乙烯盈利能力普遍穩健、供需缺口較大的情況下,新建煉化一體化項目均配套大乙烯項目。隨著一批煉化項目配套乙烯裝置投產,加之部分擴能改造項目,預計2021–2024年,我國將新增石腦油裂解乙烯產能約1670萬噸/年,另有規劃中的乙烯產能約1510萬噸/年,合計新增產能約3180萬噸/年。
CTO/MTO
2019–2022年,CTO/MTO迎來投產高峰,年均新增產能突破100萬噸/年。預計2025年,國內CTO/MTO產能將近2500萬噸/年。2021年,在國際油價跌宕起伏、新冠疫情暴發等不利因素下,煤化工行業遭遇巨大沖擊,CTO/MTO裝置仍保持了較高的開工率,是煤化工行業中唯一持續盈利的細分領域。
CTO項目是典型的“高污染高能耗”產業,“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嚴控煤電項目,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嚴把建設項目環境準入關。在部分地區,只有被納入國家規劃的項目,才能統籌協調能耗指標。如內蒙古自治區,盡管煤礦資源豐富、價格優勢明顯,但已對煤化工項目加強管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在建或擬建CTO/MTO項目新增烯烴產能約2010萬噸/年,其中新增乙烯產能約850萬噸/年。
乙烷裂解制乙烯(含混合烷烴裂解)
與傳統石腦油裂解路線相比,乙烷裂解具有工藝流程短、裝置投資少、乙烯收率高等優勢。特別是在我國煉油產能過剩,乙烯供應不足的現實情況下,依托進口乙烷資源發展乙烯產業,是解決煉油和化工結構性矛盾的新思路。
近年來,隨著美國頁巖氣大量涌入市場,低成本乙烷資源備受市場關注,國內企業紛紛布局乙烷裂解制乙烯項目。據統計,目前,國內乙烷裂解制乙烯(包括混合烷烴為原料)項目約20個,產能合計約2775萬噸/年。除中國石油新疆庫爾勒和陜西榆林2個項目采用本土乙烷資源外,其他項目原料均依賴進口,如順利投產,共需進口乙烷原料超過2500萬噸/年。據海關數據統計,中國進口乙烷中,約有95%來源于美國,其余進口來源國日本、韓國、西班牙、德國等僅占5%。原料來源單一,且嚴重依賴于美國,因此,落實乙烷原料來源是推進乙烷裂解制乙烯項目的關鍵。
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烴
原油直接裂解技術越過了原油裂解為石腦油過程,將原油直接轉化為乙烯、丙烯等化學品,是未來實現少油多化、高端發展戰略的有益探索。去年,中國石化宣布,其重點攻關項目“輕質原油裂解制乙烯技術開發及工業應用”試驗成功,實現了該技術在國內的首次工業化應用,化學品收率近50%,大幅縮短生產流程、降低生產成本、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全球僅埃克森美孚和中國石化成功實現了該技術的工業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