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合成樹脂網 2022-05-31 09:56:24
截至2021年底,我國煤制烯烴生產能力達到1115萬噸/年,含MTP(甲醇制丙烯)166萬噸/年;甲醇制烯烴總產能達到624萬噸/年,含MTPG(甲醇制丙烯和汽油)120萬噸/年。
煤制烯烴和甲醇制烯烴已成為我國烯烴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多元化發展的主要力量。2021年,我國乙烯生產能力為4191萬噸/年,其中煤/甲醇制烯烴占16%;丙烯生產能力為4968萬噸/年,其中煤/甲醇制烯烴占21%,形成了油、煤、氣多種原料并舉相互競爭的格局,為烯烴原料路線多元化奠定了基礎。
煤制烯烴產業要在國家煤化工規劃布局的基礎上,結合大型煤炭基地開發,按照礦區、園區和綠能/綠氫基地一體化開發利用的模式,穩妥開展煤基烯烴節水低碳發展示范。考慮到現代煤化工的產業特性和壓艙石作用,可在煤炭富集、水資源豐富、清潔能源基礎好、環境容量富裕地區規劃建設煤基烯烴新型示范項目,同時,還可探討依托現有運煤通道,在煤水市場環境組合條件較好的中部地區布局煤基烯烴示范項目。各示范項目應以低碳發展為導向、零碳發展為目標進行規劃建設,并擁有快速轉換為特種油氣的潛力,構建平時運行低碳高效、及時保障迅速有力的生產體系。
在煤制烯烴發展路徑上,則要注意“八化”。一是原料富氫化,可適度引入天然氣、焦爐氣、煤層氣、頁巖氣等富氫原料或綠氫資源,調整合成氣碳氫比,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降低裝置能耗。二是產品高端化,避免簡單地生產“兩聚”產品,要注重產業發展對傳統技術產品的替代、與新興產業的融合。三是市場區域化,主要產品目標市場應著眼于項目周邊區域,減少產品長距離運輸和出口。四是技術低碳化,采用國內外先進成熟的綠色低碳技術,配套建設適當規模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制化學品裝置,探索高效低成本CCUS技術示范及生物質氣化生產生物基甲醇、烯烴和合成材料的技術應用。五是裝備大型化,開展關鍵進口機械、設備和儀表的替代技術研發,進一步提高煤制烯烴項目的國產化水平,多使用高效節能的電機、壓縮機等設備。六是配套綠色化,加強工藝余熱、余壓回收,強化企業能源管理和梯級利用;鼓勵企業使用綠色電力;探索蒸汽驅動向電力驅動轉型,開展企業供電系統適應性改造;探索開展綠色能源制氫技術,在有條件的地區試點綠氫與煤制烯烴融合減碳示范。七是產業循環化,鼓勵煤化電熱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模式,鼓勵與電力、輕工、建材、化纖等行業融合發展。八是管理智能化,工信部即將發布《石化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2版)》,擬在原油加工、基本有機化工原料、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纖原料等五個子行業實施,涵蓋生產管控與優化、安全環保、設備管理、能源管理、供應鏈管理、智能服務等生產運營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