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合成樹脂網 2022-03-17 09:55:11
可降解可循環中心獲悉,當前,全國春耕生產正從南到北展開。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下沉一線服務指導,積極助力春耕備耕。
主要工作,聚焦重點作物、重點區域,推動實施地膜科學使用回收。制定印發《2022年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技術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針對重點用膜地區春耕生產特點,聚焦玉米、馬鈴薯等主要糧食作物,大力推廣地膜科學使用技術,切實做好全程技術服務,提升農戶綠色生產意識。啟動實施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在重點用膜地區,今年將向各地推廣加厚高強度地膜5000萬畝、全生物降解地膜500萬畝,從源頭減量、使用管理和末端回收全過程一體推進,系統解決傳統地膜回收難、替代成本高問題。
《意見》要求,全生物降解地膜產品厚度、力學性能等指標應符合《全生物降解農用地面覆蓋薄膜》(GB/T 35795—2017)要求,主要成分為具有完全降解特性的脂肪族聚酯、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等生物質材料,不得含有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烴類原料,可加入適當比例的淀粉、纖維素等,以及其它無環境危害的填充物、功能性助劑。產品水蒸氣透過率在400g/(平方米?24h)以下,有效使用壽命在60天以上,具體指標由各地根據作物種類、生產條件等確定。
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技術指導意見(全文)
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
推進地膜科學使用回收是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有效解決農田“白色污染”問題、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2022年起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工作,重點推廣加厚高強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提升地膜回收利用水平。為科學、有序推動試點工作,特制定技術指導意見如下。
一、基本原則
(一)堅持生產與生態協調。科學使用地膜覆蓋技術,充分發揮增溫保墑功能,保障農業穩定生產,加強地膜回收利用與減量替代,有效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質量。
(二)堅持質量與效益并重。強化地膜產品質量源頭管控,嚴格執行地膜產品性能指標和環境安全要求,加強地膜使用回收指導,提升農作物產量品質,提高廢舊地膜再生利用價值。
(三)堅持研究與推廣并行。持續加強地膜科學使用回收關鍵技術、產品裝備攻關,完善技術規程,總結典型模式,穩妥有序推進試點工作。
二、產品指標
(一)加厚高強度地膜
產品厚度、力學性能等指標應不低于《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GB 13735—2017)中I類耐老化地膜有關要求,其中產品標稱厚度不小于0.015mm,有效覆蓋使用時間不低于180天,且使用后最大拉伸負荷、斷裂標稱應變等力學性能指標不小于初始值的50%,具體指標由各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保障地膜使用后能夠有效回收。產品原材料中不得加入再生料以及國家明確禁止使用、不利于作物生長和有害土壤的助劑,總灰分控制在0.5%以內。
(二)全生物降解地膜
產品厚度、力學性能等指標應符合《全生物降解農用地面覆蓋薄膜》(GB/T 35795—2017)要求,主要成分為具有完全降解特性的脂肪族聚酯、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等生物質材料,不得含有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烴類原料,可加入適當比例的淀粉、纖維素等,以及其它無環境危害的填充物、功能性助劑。產品水蒸氣透過率在400g/(平方米?24h)以下,有效使用壽命在60天以上,具體指標由各地根據作物種類、生產條件等確定。
三、技術要點
(一)源頭減量
綜合考慮區域水熱資源條件和作物生長發育需求,兼顧地膜覆蓋投入與作物產出效益,由各地因地制宜提出地膜覆蓋適宜性評價指標,科學劃定地膜覆蓋適宜分區。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品種選育、種植制度優化等方式,因地制宜科學推廣無膜淺埋滴灌、保水劑施用、秸稈覆蓋替代等技術,減少地膜用量;通過推廣一膜多季或多年使用、地膜覆蓋度降低等技術,降低地膜使用強度和投入量。
(二)田間覆蓋
1.加厚高強度地膜覆蓋。各地根據區域氣候特點、生產實際,選擇合理的地膜覆蓋方式和時間,抓好整地施肥、起壟覆膜、適時適墑播種等關鍵環節。根據產品性能指標,及時改進播種、覆膜等配套設備裝置和農藝措施。
2.全生物降解地膜覆蓋。宜選擇排灌方便、水源充足、土壤結構疏松的地塊,根據播種時墑情適當深耕整地,清除土壤中的作物殘余和石頭,保證土面平整,避免鋪設過程中地膜過早破損。在土壤含水量適宜時整地,一般旋耕1次以上,可將有機肥隨旋耕作業施入土壤,避免地膜直接接觸有機肥。鋪設時地膜張緊適度、緊貼土床,可每隔2-3米壓蓋適量土壤防風。使用滴灌系統時,鋪設地膜時須盡量避免長期與滴灌帶接觸。在干旱地區,可適當增加灌溉頻次和灌溉量,同時應避免膜上長時間存水,防止地膜過早降解。
(三)田間撿拾
1.人工撿拾。在聚乙烯地膜完成功能覆蓋期后,膜面未發生明顯破損之前,可采取人工適期撿拾回收。在作物收獲后或播種前,可采用鋤頭等工具沿膜側人工開溝,使壓在土壤中的地膜完全暴露,從田頭沿覆膜方向進行人工扯膜。
2.機械撿拾。在作物收獲后,針對土地平整和覆膜種植集中連片地區,采用適當幅寬的殘膜回收單式作業機或秸稈粉碎還田與殘膜回收聯合作業機;針對覆膜種植不集中連片且田塊面積較小地區,采用小型單式殘膜回收作業機或復式聯合作業機具。在下一季播種前,可采用彈齒式、摟耙式等回收機械,進行耕層內殘膜回收作業。可在機械撿拾后,人工對農田中遺留的地膜和田間地頭機械無法撿拾的區域進行撿拾。機械撿拾作業質量應符合《殘地膜回收機 作業質量》(NY/T 1227-2019)要求,有效降低回收殘膜含雜率。
(四)回收利用
1.統一回收。設立專門的廢舊地膜回收站點進行統一回收。廢舊地膜田間撿拾后,需進行清雜處理,及時交送回收站點,不得隨意丟棄、掩埋或焚燒。各地要因地制宜探索總結有效回收模式,加強補貼政策落實,建立健全長效回收機制。回收站點的選址、布局、規模應與轄區內經濟發展狀況、交通便利度、地膜使用量等相協調,便于交收、運輸,符合高效環保的原則。鼓勵地膜回收體系與供銷合作體系、垃圾處理、可再生資源體系等相結合。回收站點要有必要的圍擋設施,對交送的廢舊地膜分類捆扎、打包后,及時交送就近的回收加工企業處理。
2.資源化利用。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廢舊地膜回收加工企業可采取再生造粒、燃料提取、燃料發電、制作木塑等多種方式進行資源化利用。再生造粒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種方式,通過分類篩選、膜雜分離、破碎、清洗、脫水瀝干、熔煉塑化、切割造粒等工藝流程,選用節水節能、高效、低污染的技術和設備,實現廢舊地膜加工再利用。對秸稈雜質含量高、難分揀、再利用價值低的廢舊地膜,可采用專用設備燃燒等方式,拓展廢舊地膜多元化處理路徑。
四、注意事項
(一)嚴把地膜產品質量關。要加強地膜產品質量監管,在春耕備耕關鍵時節組織開展地膜銷售市場抽檢,積極引導農民使用合格地膜產品,嚴格執行相關產品質量標準,加大聯合監管執法力度,嚴禁非標地膜生產、銷售、使用,試點區域地膜確保100%達到本意見提出的產品指標要求。
(二)強化試點工作科學性。各省要組織研究制定適合本地區的地膜科學使用回收技術方案,提高技術的可操作性,切實發揮專家指導作用,加強對試點縣的技術指導與服務。及時總結試點工作經驗與技術應用效果,研究攻關難點瓶頸,研發一批簡便、高效、經濟的撿拾回收機械,凝練一批典型技術模式,形成一批技術規程,積極探索將全生物降解地膜覆蓋納入農業保險等配套政策,確保試點工作科學有效推進。
(三)做好監測調查評價。要建立村、鄉(鎮)、縣(市、區)三級地膜使用回收管理臺賬,農業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要完善地膜臺賬記錄,廢舊地膜回收站點和回收加工企業要完善回收利用臺賬,合理布設地膜應用調查與殘留污染監測點位,及時掌握區域污染動態變化,科學評價試點工作成效。